第12版:资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债券探索品种创新 新规助推存量市场再扩围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市场规模的发展成为助力金融转型的重要推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21》(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绿债发行量为1992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受此影响,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预计,全球绿色债券的年度发行量有望在2022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而中国绿债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处于上升期,中资主体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品种除了传统的气候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外,也新增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种,这增强了企业发债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中长期的资金支持。

    不久前,经央行和证监会同意,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及相关机构正式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这被认为是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化的又一座“里程碑”。

    绿债品种逐渐丰富

    按2021年年度发行量及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以下简称“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统计,中国亦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这表明,中国绿债已经成为全球绿债市场的重要引擎之一。

    从存量来看,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为3270亿美元(约2.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近2000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符合CBI绿色定义。

    事实上,自2016年我国开始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以来,贴标绿色债券市场的占比大小,就成为绿债市场备受关注的一个指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规模为1095亿美元(约70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结合2021年的数据看,国有企业发行数量约占总发行只数的97%,其中地方国企约占总发行只数的60%,央企占总发行只数的37%。

    不仅如此,从发行规模看,国有企业募集资金规模约占总发行规模的97%,其中央企约占总发行规模的57%,地方国企约占总发行规模的40%。

    李菁认为,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中资主体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都较之前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内绿色债券品种的逐渐丰富,债券创新也在快速推进,其中比较受债券发行人关注的一个品种是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这有望吸引更多发行人。”李菁预测。

    所谓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是指将债券条款与发行人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债务融资工具。“由于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以运用于高碳行业的减排需求,因此对这些企业来说,该品种既能实现融资需求,通过可持续挂钩的发展债券加以约束,也能支持高碳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李菁解释。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告诉记者,“双碳”目标提出后,各地把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意味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将形成常态化发展趋势,由此形成的产业机遇与资金缺口,也将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标准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绿色债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与国内外绿债标准的接轨也成为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此基础上,《原则》提出要“结合国际惯例和国内实际,明确绿色债券的四项核心要素及对绿色债券发行人和相关机构的基本要求”。

    在李菁看来,作为绿色债券发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第三方认证可以提升绿色债券的公信力,从而能吸引更多责任投资者。

    记者了解到,继2021年4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出台后,《原则》的出台再次从监管层面促进绿债市场的规范运行,不仅对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4项核心要素提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也明确了当前市场下的绿色债券品种具体包括:普通绿色债券(蓝色债券和碳中和债)、碳收益绿色债券、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四大类。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原则》的发布彰显了我国绿色债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行动,这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落实国家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原则》要求,其明确募集资金应100%用于绿色项目,这实现了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接轨。据悉,根据当前各监管机构的要求,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要求100%用于绿色项目,绿色公司债券在交易所发布2021年版的发行上市规则后,多数绿色公司债券也已经实现100%用于绿色领域,而绿色企业债券仅要求50%用于绿色领域。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高慧珂对记者称,由于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标准的不统一,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在项目认证、募集资金使用及项目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资料显示,绿色债券发行人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估意见或认证报告,相关成本约为10万~20万元。此外,若存续期持续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项目环境效益,则费用更高,这加大了绿色债券发行及存续期的管理成本,也影响了发行人积极性。

    基于此,《原则》建议发行人在发行前和存续期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进行发行前评估认证和跟踪评估认证,同时,鼓励第三方在评估认证结论中披露债券的绿色程度及评价方法。

    李菁认为,发债企业通过加强第三方评估认证,并定期信息披露,如减排效益等环境信息,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绿色债券认购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
   第22版:地产
   第23版:区域经济·家居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能源·化工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游戏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千亿解禁冲击可控 科创板“逆市”反弹
绿色债券探索品种创新 新规助推存量市场再扩围
中小券商变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