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品信托回暖明显 入市资金偏好“金融领域”

    本报记者陈嘉玲北京报道

    业务转型压力下,信托公司非标业务持续萎缩,标品信托产品的增长迅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继今年6月环比暴增超2倍之后,7月份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继续大幅攀升,环比增加超过四成,并创下自2021年1月以来单月成立规模新高。在投资业绩方面,通过选取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净值数据进行计算,2022年持续更新净值的10138只标品信托上半年算术平均收益率为-2.59%,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38.30%。

    对此,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魏文臻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除了受年初以来权益市场行情影响外,另外一层原因是,由于目前信托公司权益及资产配置的投研能力相对不足,这两类产品主要是通过以券商、私募作为投顾模式而拓展的,从而让渡了一定主动管理性空间。

    金融类大增四成

    在魏文臻杰看来,随着经济基本面数据逐渐改善,未来权益市场行情也将具备一定想象空间,标品信托发行及资金入市也会逐渐转暖。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市场持续动荡,不仅拖累了标品信托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新品的发行。但随着市场回暖,投资者信心恢复,标品信托的成立数量和规模开始大幅反弹,信托公司布局标品业务的热情上涨。”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此前研报认为。

    标品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回暖,证券市场的行情回暖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自5月以来,证券市场行情回暖,对标品信托业务的资金募集有明显促进作用。

    继6月环比暴增超2倍之后,7月份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继续大幅攀升。记者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处获悉,7月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957款,环比减少5.15%,成立规模777.57亿元,环比增加43.71%。

    从信托资金投向来看,仅投向金融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保持“一枝独秀”的增长,其他投向各领域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为61.65亿元,环比减少28.34%;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225.47亿元,环比减少17.44%;投向金融领域的产品成立规模845.73亿元,环比增加41.97%;工商企业类信托成立规模105.24亿元,环比减少22.51%。

    展望后市,外贸信托财富中心在8月资产配置月报中表示,市场周期已从“政策底”“市场底”“杠杆底”和“情绪底”向“业绩底”“经济底”迈进,当前业绩与经济均处于底部徘徊的过程中。随着估值的回落,A股风险溢价比整体回升。截至7月末,万得全A的风险溢价高于过去十年均值,沪深300大幅上升至近10年的67%分位点,中证500和中证1000仍处于近十年最高10%分位区间,可见当前投资价值更偏向股票资产。债市方面,政策加码放缓,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实体融资需求偏弱,流动性实质宽松支撑债市继续走强,期限利差有望收敛,仍需谨慎低等级信用债违约风险。

    产品线逐渐完善

    “7月权益市场震荡回调,资金避险情绪有所升温,权益类产品吸引力相对下降,而固收类产品作为投资者避险的一种投资选择,追求相对稳健的收益表现,成立规模增长表现明显高于权益类产品。”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肖永悦分析指出。

    “无论是客户过往基于非标投资培养出来的习惯,还是信托公司自身在城投公司非标融资业务中积累的经验,标债类产品都不失为拓展标品业务的思路和方向。”某地方国资信托公司一位政信业务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我们今年在非标债权融资类业务上收得非常紧,全面转向二级市场的债券投资。”

    中国信托业协会6月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投向股票的资金规模环比下降9.66%,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债券投资信托资金规模环比增长10.78%。

    此外,TOF产品是信托公司转型标品信托业务的重要路径。数据显示,7月TOF产品成立数量281款,环比增加20.09%;成立规模为248.36亿元,环比增加137.92%,其规模占标品信托业务的比重为31.94%。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分析指出:“根据各家信托公司资源禀赋和业务经验的不同,TOF产品线发展路径不同,有信托公司从现金管理、‘固收+’开始,逐步向风险收益更高的权益、宏观配置布局;也有信托公司基于自身优势从权益TOF起步,再逐步补齐‘固收+’短板。但完全自主管理的TOF业务的规模在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中的比重仍相对较小,需要依靠私募机构、公募机构以及证券公司等投顾机构的支持。”

    对此,魏文臻杰也表示,目前信托公司标品业务发展整体处于健康向上的态势,在产品线建设上基本均围绕以纯债类产品为主,逐渐拓展“固收+”、FOF产品、权益类产品的模式。

    作为在标品领域起步较早的信托公司之一,华宝信托方面还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我们持续提高主动投资管理的能力,大力发展净值化、标准化产品,在证券、债券、定增、打新、TOF、‘固收+’、多策略投资等业务领域努力开拓,实现了现金管理、二级市场、打新、定增、国际业务、‘固收+’等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的全覆盖。”

    投研一体化建设

    实际上,当前标品信托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其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建设正在成为各家信托公司更为重要的课题。

    据魏文臻杰观察,投研体系方面,各家信托公司围绕不同产品线会有一定差异,但均在朝着全产品线方向完善,比如:围绕固收产品线的信用研究、围绕FOF产品线的基金研究、围绕“固收+”产品线的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研究,以及围绕权益产品线的行业研究等。在人才建设方面,除了对外引进,也在加强对内培养,通过内外联动,夯实标品业务投研基础。

    如人才引进方面,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北京信托、中诚信托、陕国投信托、重庆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均发布了标品信托业务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而加强对内培养方面,记者了解到,各家信托公司也逐步开展起各类内部培训、业务交流会以及研讨会等。比如,外贸信托近期举行了超过380人参加的首期标品训练营,研讨核心在于如何加速外贸信托标品产品体系搭建与发行落地。

    此外,标品信托业务相关的系统平台建设,成为2021年至2022年间信托公司科技力量倾斜和支撑的主要领域。比如,2022年3月,财信信托招标建设的“标品资管系统”,投入资金为238.8万元;2021年5月,厦门信托招标的“标品投资管理系统及估值系统”,总价为718万元。

    中粮信托战略管理部乐绍池、郑雪峰近期联合撰文分析称:“未来,信托公司将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标品发展要求的投研体系,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引进培养专业化运营人才和投资团队;建立更加系统化的政策、流程、管理及投研架构;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和不同需求,开发设计出更多符合客户风险偏好的产品。同时,构建与标品业务特点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产品营销、信息披露、风险揭示、投后管理等全流程增强标品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为投资者投资安全保驾护航,从而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可持续的回报。”

    中诚信托在近期研报中也指出,近年来,标品信托业务成为行业重点转型方向,也形成新增信托资产规模的重要动力。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目前标品信托业务尚未形成显著的盈利贡献,主要是管理规模和主动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信托公司持续推进投研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品信托相关的投研能力,提高投资收益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同时提高风控、运营等对标品信托业务的支持保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
   第22版:地产
   第23版:区域经济·家居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能源·化工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游戏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地方AMC增资潮:7家注册资本达到百亿级
标品信托回暖明显 入市资金偏好“金融领域”